职场碰瓷是指,一批专门钻企业劳动管理漏洞的职场“碰瓷人”,上岗后有意钻企业劳动管理漏洞,在工作一两个月后以企业没有劳动合同等起诉,要求双倍赔偿。目前在市场上广泛存在着以黑代理、离职策划人等专找企业管理漏洞甚至伪造证据索要劳动报酬的专业“碰瓷维权人”。在如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下,这种“职场碰瓷”现象导致小微企业成为最大的受害群体。
1. “职场碰瓷”的现象及危害
根据2013—2016年上海市劳动争议案件审判白皮书显示,“职场碰瓷人”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一是向用人单位提供虚假个人信息,骗取入职机会;二是利用从用人单位获取的商业信息牟取个人利益;三是为获取双倍工资借故拖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或者让他人代签书面劳动合同;四是劳动者向用人单位隐瞒信息,为配偶、子女在用人单位安排职位,甚至“吃空饷”。
“职场碰瓷人”的存在不仅影响企业的生存发展,扰乱和谐的劳动关系,也造成劳动仲裁资源和司法资源的严重浪费,严重破坏营商环境。
2. 出现“职场碰瓷”的原因
第一是中小企业在创业之初的固有缺陷。小微企业创业之初往往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不规范,管理部门、管理人员配置不完善,分工不明确,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合规性意识不足等。
第二是诉讼成本较低,利益驱动。《劳动合同法》自实施以来,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较好的保护,尤其是《劳动法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该条法律规定旨在明确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是其强制性法定义务,如不签订,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工资的惩罚性赔偿。该条本是对劳动者的保护,但有个别劳动者受利益驱使故意制造违法用工情形,暂时入职后辞职,每年换一家用人单位,利用企业管理漏洞滥用诉权,恶意诉讼获取不法利益。
第三是违法成本低。法院在发现此类“职场碰瓷”现象后,往往会做出驳回起诉的裁定,严重情形的,也会做出予以训诫的处罚,但是惩处有段非常有限,不足以对“职场碰瓷者”形成威慑。
3.小微企业应如何防范“职场碰瓷”
(一)企业应做好求职者的背景调查。第一,小微企业在招聘时应检查核对求职者的求职信息,涉及资质证明的,可以要求求职者提供原件进行核对,也可以登录政府相关网站进行查询,如学信网可以对学历学位查询,在对原件无法排除真实性时也可以去专业鉴定机构进行鉴定。第二,如要了解求职者的身体状况,可以要求其提供体检报告单,也可以要求其去指定医院进行身体检查。第三,企业可以关注政府等官方机构发布的“劳动者维权异常名录”,及时了解哪些人是专业“职场碰瓷人”,避免误入雷区。
(二)对企业公章等重要物品严格管理企业公章与企业合同专用章、财务专用章不同,公章在所有印章用
(三)及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与完善劳动规章制度。第一,企业应当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在劳动者入职时及时与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注意记录合同终止时间,并将劳动合同妥善保管。第二,企业应当注重完善劳动规章制度,包括考勤制度、请假制度、企业人事管理、薪资报酬、劳动纪律等,使劳动者对自己行为有合理预期,从而提高劳动积极性。第三,树立保存员工违纪证据、固定解除理由和履行正当解约程序的意识,一旦涉诉,用人单位就可以提供其解除理由正当有据、解除程序合法的证据从而避免败诉的风险。